(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赵洁 本报记者 张磊
8月末,地处伊勒呼里山南麓的大兴安岭佳丰种业的种薯繁育基地一派丰收景象,多辆马铃薯收获机已开到地头,等待9月10日的起垄。
“这里种植的尤金885、佳丰1号、实验1号、沃土5号都是由大兴安岭本地选育的高产马铃薯品种,从目前的长势来看,今年又是丰收年。”佳丰种业经理韩磊说。
佳丰种业收获的马铃薯种薯目前已销售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马铃薯种薯繁育是大兴安岭地区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原原种、原种在我国种薯繁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委、行署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推广、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市场化营销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培育马铃薯种薯基地上,大兴安岭通过多年的研发,在原有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地高寒地区得天独厚的繁育条件,已建立马铃薯原原种G1到G3的三级繁育体系。随着优良脱毒种薯的大力推广,生产的脱毒种薯深得市场青睐。目前,良种已在全国 28 个省区市热销,彰显出大兴安岭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品牌效应。目前,正在推广的品种“兴佳2号”亩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兴佳7号”平均产量在3000公斤以上,粗淀粉含量16.8%,亩粗淀粉产量为504公斤,实现产量和淀粉含量双高。
除了马铃薯种薯基地外,根据区位和人才优势,大兴安岭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还重点培育了生态森林食品、寒地中药材两个基地。
在培育生态森林食品基地上,已形成了以原生资源采集为主,人工种植繁育为辅,同步发展精深加工的森林食品发展格局。目前,大兴安岭有绿色食品认证16个,有机产品认证160个,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 3个,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2 个;正在生产的浆(坚)果加工企业有35家,有产品10大类,274款产品。以素有“紫色黄金”之美誉笃斯越橘(蓝莓)为例,其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森林沼泽和灌丛沼泽地带,能耐零下50摄氏度严寒,野生蓝莓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熊果酸、单宁酸等营养成份,其中野生矢花青素含量是人工蓝莓的1.8倍,熊果酸含量是人工蓝莓的21.1倍。
在培育寒地中药材基地上,已有五味子、黄芪、苍术、白藓、防风、升麻、沙参、鹿蹄草、杜香、杜鹃等85科192属340余种,规模以上储量品种的有84个,总储量达到17.3万吨,药材资源具有种群面积大、药用价值高、道地独特、资源富集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药库”。近年来寒地北药规模增速较快,中药材种植面积实现“五连增”。2018年中药材种植面积5.1万亩、2019年10万亩、2020年12万亩、2021年14万亩、2022年已达17.3万亩,产量1.05万吨,野生中药材抚育面积达12万亩。涌现出盛野药业、天源药业、珍源药业等多家种植企业。国邦北药集团仓储中心已建成,产地加工初具规模,现已有天草药业、华成药业、林格贝公司、北天原药业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4家。
大兴安岭通过培育这三个基地,为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两山”理论实践地、“生态银行”转换地和向北开放的新高地探索有效路径。